自7日开通高温维权热线以来,接到读者的投诉不断。与此形成对比的是,一旦记者提出想当面了解情况时,多半拒绝了。甚至有举报者在约见当天,矢口否认自己是当事人,让高温津贴维权蒙上遗憾。
8日晚,张女士称自己的亲戚是道路修补工,每天在高温下工作,却拿不到津贴。通过张女士,记者和当事人李师傅取得联系,并约好9日上午10时在工作地见面,并到该区劳动监察部门登记投诉。
9日上午10时,记者来到李师傅的工作地,拨打李师傅的手机时,无法接通。记者通过询问得知李师傅就在身旁。可是,李师傅矢口否认自己和记者联系过。
连日来,记者反复联系投诉的读者,但都不愿意出面协助调查。甚至有些读者拨打投诉电话时,连姓名都不愿意留下。某物业公司保安郑先生说,自己如果出面,小则被单位穿“小鞋”,大则可能丢掉饭碗。
多数读者有着郑先生同样的顾虑。有不少代替亲友投诉的读者,最后甚至被亲友骂一顿。打进热线的读者,都希望记者悄悄调查。劳动监察部门说,只有进行了投诉登记,才能继续调查,就算是记者代为登记,也需找当事人核实情况。少了原告的“案件”,结果可想而知。
对此现象,武汉大学社会弱者权利保护中心劳工权益部执行部长陈风认为,举报者担心因为几百元的津贴丢掉月入上千元的工作,这是他们迟疑的原因。一位劳动监察人士给记者算账,高温津贴一个月最多248元,有时气温不达要求还会低于此标准,很多人会觉得不值得为此冒险。
今天律师事务所律师宋军说,高温津贴只有上升为法律,才能给维权者一种安全感。现在的高温津贴政策不具有强制性,维权人很可能津贴要不到,工作也丢掉了。